WFU

2017年5月27日 星期六

踢爆 ! 腎臟科醫師養病人?

作者: 葉時孟醫師 ( Shih-Meng Yeh, MD )


圖片人物重繪自尾田榮一郎漫畫「航海王」之香吉士


腎臟科醫師養病人?


健保署長李伯璋醫師近期於民意論壇投書指稱 腎臟科醫師「養病人」,不鼓勵病人換腎,把腎臟移植率偏低怪責於腎臟科醫師頭上,令平時兢兢業業照顧病人的腎臟科醫師同感被羞辱,可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?



腎臟移植俗稱「換腎」如何進行?


台灣一般俗稱腎臟移植為”換腎”,會給人先入為主的觀念是交換腎臟,原來的兩顆腎臟要拿掉再換上新的; 若真的如此,手術就複雜得多。




實際上,真正的移植手術不須移除原來功能衰退的兩顆腎臟,而是將欲移植的腎臟植入下腹部,將輸尿管和血管接合,成功移植後配合抗排斥藥物使用即可脫離洗腎。




延伸閱讀 : 腎臟移植簡介


腎移植存活率較透析高


腎移植的存活率是比透析來得高的,活體腎移植 5 年存活率是 90%,大愛腎 (屍腎)的移植 5年存活率亦有76%,而5年透析的存活率較低僅有 56%。



當然因為目前可接受腎移植的患者普遍較年輕,可能直接統計比較會有偏差,但整體來說若有選擇的話,腎臟移植的確是較好的替代腎臟功能運作的方式。


腎移植登錄率約1成


目前台灣洗腎人口超過8萬人,有登錄預備要移植(換腎)的約7千人。什麼 ! 這麼低 ? 沒鼓勵病人都去登錄,還說沒有養病人?




器捐來源少,登錄有限制


但是數字是相對的,實際上截至目前 106 年 5 月為止正等待換腎的正確人數是6817人,而去年 (105年) 整年度有得到捐贈腎臟移植的腎友僅有 295 人。




就算從現在開始現有登錄的病人都不增加,也要超過 20 年才換得完 ! 而正因為來源這麼稀少,所以原先在登錄時就有共識,建議為已穩定透析的病人,且 55 歲以下為優先考量。




而在55歲以下的病人,也正因為移植率不高,門診要定期回診,額外的時間和花費,也因此即使提醒也意願不高。


活體捐腎為何不如活體捐肝?





另外身體唯二可以活體移植的是肝臟,而活體捐肝的人數約為活體捐腎的 3 倍 ! 這是因為一旦肝衰竭需要換肝時病人通常比較危急,又沒有像透析(洗腎)這種另外長期替代方案。




當然如前述的腎移植的5年存活率遠大於透析,但那畢竟是由90% 降為 56% 的差別,而一旦肝衰竭不換肝 5 年存活率是 90% 以上降到 0 % !




再者,目前洗腎病人平均年齡偏高 ( > 65歲 ),因為國情的關係,在至少還有洗腎的治療下,父母普遍不捨得子女捐腎。




數字又是相對的,台灣的透析(洗腎)存活率雖然比移植差,但遠優於美國的 40%,因此才會大量的病人存活下來,造成病人數還是不斷的成長。


沒有腎臟科醫師養病人,只有鬼打牆





所以腎移植率偏低原因有很多,但絕沒有腎臟科醫師養病人這個原因,主要還是器官來源不足。我們很樂意把登錄率再提高,但是現在並不是現成的器官沒有人要換,沒有足夠的器官來源,再提高登錄率也是勞民傷財空轉。


延伸閱讀


慢性腎臟病,你應該知道的真相